探寻滨城文脉,筑牢信仰根基。9月23日至24日,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千名25级新生以35公里军训拉练为载体,共上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本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由思政教师、辅导员和后浪潮音红色宣讲团组成40人讲解团队,沿着滨城的红色足迹,先后对营口老港、渡口、西炮台等标志性地点进行讲解,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感悟使命,在实践中坚定信仰,让火热青春在行走思政课上绽放别样光彩。
“潮平两岸阔”:老港畔聆听时代回响
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,站在营口老港的码头边,咸涩的海风裹挟着百年的故事扑面而来。营口老港的开埠史凝结着中国近代的沧桑巨变。奔涌的辽河水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澎湃岁月,锈迹斑斑的栏杆、矗立岸边的旧吊机,都成为鲜活的思政教材。同学们认真聆听老港的前世今生,深刻体会营口这座城市“向海而生”的坚韧品格,也更明晰了青年一代“继往开来”的责任担当。
“君看渡口淘沙处”:渡口旁传承红色基因
“君看渡口淘沙处,渡却人间多少人”。曾经的营口渡口,有着一个世纪的繁荣,作为东北重要的海陆门户和交通要道,见证过无数船只来往通商,造就了“关外小上海”的称号。它不仅见证着营口的发展历程,更代表着东北工业崛起的缩影。拨开尘封的历史画卷,同学们在渡口的波光粼粼中触摸到红色基因的温度。
“金戈铁马”:西炮台感悟家国情怀
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”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西炮台承载着厚重的家国记忆。当同学们的手掌轻抚炮台的护墙和锈迹斑斑的铁炮时,耳畔仿佛听见五百清军对抗强敌时的嘶吼。硝烟散去,山河无恙。如今,现代化的中国海防,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,守护着祖国的强盛与安宁。
本次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通过实地探访滨城历史遗迹,直观感受地域文化特色,深植文化自信,强化使命担当,实现了“思政小课堂”与“社会大课堂”的深度融合。
(供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:宣传统战部)

